首页 走进阿根廷 新闻详情

走进阿根廷

阿根廷概况

国名:阿根廷共和国(Republic of Argentina, República Argentina)。
西班牙语中,阿根廷与拉普拉塔两词意义相同,均为“白银”。1527年,西班牙探险家塞瓦斯蒂安•卡沃托率领一支远征队到达南美大陆后,从一个宽阔的河口溯流而上,深入到内地。探险家们发现当地印第安人佩带着很多银制的饰物,以为当地盛产白银,便将这条河命名为拉普拉塔河,把这一地区称为拉普拉塔区。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后来又将拉普拉塔区改为省。1916年7月9日,拉普拉塔省宣布独立,并将国名正式定为阿根廷。阿根廷一词源于拉丁文,不仅是指具体意义上的白银,同时寓意“货币”、“财富”。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虽不产白银,但有着肥沃的土壤,丰茂的草原,良好的气候,这使阿根廷成了“世界的粮仓和肉库”,财富滚滚而来。因此,把这个国家称之为“阿根廷”,真是再恰如其分不过了。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5:3。自上而下由浅蓝、白、浅蓝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长方形中间是一轮“五月的太阳”。太阳本体酷似一张人脸,是阿根廷发行的第一枚硬币的图案,沿太阳本体圆周等距离分布着32根弯直相间的光芒线。浅蓝色象征正义,白色象征信念、纯洁、正直和高尚;“五月的太阳”象征自由和黎明。
每年6月20日为国旗日。1810年,阿根廷爆发了著名的五月革命,推翻了西班牙总督,开始了伟大的独立战争。为了鼓舞士气,指引部队作战,领导独立战争的贝尔格拉诺将军亲自设计并指导制作了一面浅蓝色和白色相间的旗帜。这两种颜色分别象征着纯洁和虔诚。1916年9月9日,阿根廷共和国宣布成立时,升起的就是这面旗帜。从此,它被正式确定为阿根廷国旗。

国徽:为椭圆形。椭圆面上蓝下白,为国旗色,上端有一轮“五月的太阳”,寓意同国旗。椭圆形中有两只紧握着的手,象征团结;手中握有“自由之竿”,象征权利、法令、尊严和主权;竿顶为红色的“自由之帽”。椭圆形图案由绿色的月桂树叶环绕,绿色象征忠诚和友谊,月桂树叶象征胜利和光荣。

国花:灿若红霞的赛波花。赛波树属木本豆荚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南美地区。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拉普拉塔地区的印第安人不断奋起反抗。传说,在一次战斗中,一位印第安部落酋长不幸阵亡,她的女儿阿娜依挺身而出,指挥战斗,与西班牙殖民者浴血死战,最后她也被俘。西班牙殖民者将阿娜依绑在一棵赛波树上,要用火烧死她。阿娜依在熊熊的大火中慷慨就义。此时,花期未到的树上突然盛开出满枝累串的、如火如血的红花。1942年,阿根廷通过一项法令,正式确定赛波花为阿根廷的国花。

国鸟:棕灶鸟

重要节日
马岛战争老战士日:4月2日(1982年)
国庆日:5月25日(1910年)
独立日:7月9日(1816年)

自然地理
面积2780400平方公里(不含马尔维纳斯群岛。资料来源:阿根廷国家统计和普查局),为拉美第二大国,仅次于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同智利接壤,北界玻利维亚、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和乌拉圭为邻。南北长约3800公里,分布在南纬22°到55°之间。东西最宽处1500公里。陆上边界线长25728公里,海岸线长4725公里。地势由西向东逐渐低平。西部是以脉绵延起伏、巍峨壮丽安第斯山为主体的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30%;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农牧区;北部主要是格兰查科平原,多沼泽、森林;南部是巴塔哥尼亚高原。主要山脉有奥霍斯•德萨拉多山、梅希卡纳山,海拔6964米的阿空加瓜山,为南美洲万峰之冠。巴拉那河全长470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河。主要湖泊有奇基塔湖、阿根廷湖和别德马湖。北部属热带气候,中部属亚热带气候,南部为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北部24℃,南部5.5℃。著名的乌马瓦卡峡谷,曾是古老的印加文化传到阿根廷的通道,被称为“印加之路”。阿根廷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和银等。
阿根廷地理的基本特点是东部宽广的平原和西部宏伟的安第斯山脉巨大差异。西邻智利,西半球最高峰6959米的阿空加瓜山(el Aconcagua)也屹立于该国。安第斯山脉在阿根廷境内北起胡胡伊(Jujuy),南至火地岛, 呈现出一片绚丽的景色:从西北部的高原,到巴塔哥尼亚安第斯山脉的森林、湖泊和冰川地区,不一而足。北部是查科(el Chaco)林区,主要河流有Bermejo河, Salado河与Pilcomayo河。在巴拉那和乌拉圭之间是由低丘、湖泊和低洼地形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Entre Ríos省、Corrientes省和Misiones省)。有些地区落差形成巍巍壮观的景色,如举世闻名的伊瓜苏大瀑布。在阿根廷中部是众人皆知的辽阔的潘帕大草原区。主要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拉潘帕、圣非南部和科尔多瓦东南部,拥有丰富的农牧业资源。该地区南部是Tandil和La Ventana山,西部是科尔多瓦山脉。再往南,在安第斯山与海洋之间是贫瘠多石的巴塔哥尼亚高原,每年的大多数时间刮着风。大西洋海岸为峭壁包围,地势多变,如Valdé半岛, 海洋物产也十分丰富。

人口
3626万(2001年人口普查)。其中白种人占95%,多属意大利和西班牙后裔。印第安人口38.31万(2005年原住民人口普查初步结果)。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8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其余的信奉基督教新教及其它宗教。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24个行政单位。由22个省、1个地区(火地岛行政区)和联邦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组成。各省名称如下:布宜诺斯艾利斯、圣菲、科尔多瓦、门多萨、图库曼、恩特雷里奥斯、查科、科连特斯、萨尔塔、圣地亚哥德埃斯特罗、米西奥内斯、圣胡安、胡胡伊、里奥内格罗、福莫萨、丘布特、圣刘易斯、内乌肯、拉潘帕、卡塔马卡、拉里奥哈和圣克鲁斯。

国家元首
内斯托尔•卡洛斯•基什内尔:总统。1950年2月25日生于阿根廷圣克鲁斯省里奥加耶戈斯市,1976年毕业于国立拉普拉塔大学。律师,正义党人。1987年至1991年任圣克鲁斯省省会里奥加耶戈斯市市长。1991年当选圣克鲁斯省省长,1995年和1999年两次连任。2003年5月14日,在阿大选第二轮选举中,因前总统梅内姆退出竞选而自动当选总统,5月25日就职,任期至2007年12月10日。2004年6月对华进行国事访问。已婚,夫人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有一子一女。

与中国关系
1972年2月19日,中阿两国建交。两国关系稳步发展。近年来双方高层互访不断,2001年4月,江泽民主席应邀对阿根廷进行国事访问。两国签署了《中阿生物技术和生物安全协议》和《中阿民商事司法协助条约》。2004年6月,基什内尔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4年11月,胡锦涛主席对阿根廷进行国事访问。两国政府致力于加强和深化中阿21世纪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已成为阿根廷第四大贸易伙伴,2003年双边贸易总额为31.7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