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澳大利亚 新闻详情

走进澳大利亚

中国企业怎样才能进入澳大利亚市场

产品质量要符合澳机电产品的认证标准

澳大利亚机电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澳大利亚国际标准公司(StandardsAustraliaInternationalLimited)是澳大利亚惟一的标准认证机构。该机构于1922年成立,1929年更名为澳大利亚标准协会。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1990年又增加了质量认证服务有限公司(QualityAssuranceServicesPtyLtd)。 1999年,该机构彻底放弃了协会性质,以公司形式注册至今。

澳大利亚国际标准公司相对中立于政府和用户,1988年它与联邦政府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明确了它在澳大利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公司总部设在悉尼,在各州有办事机构,员工共有500多人,并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设有分支机构。

无论是进口或是在澳当地组装的电器产品,在进入澳大利亚市场销售前,首先要通过澳大利亚国际标准公司的认证。所有电器产品均要做安全认证(SAA)。检验机构通过对电器的破坏性试验,检查电器的安全可靠性等。黑色家电,如音频、视频电器产品要做电磁兼容(EMC)的质量认证。以保证音、视频产品的电磁辐射不影响其他产品,也不受其他产品的电磁辐射的干扰。白色家电,如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产品,均要做电器能耗的质量认证(En-ergyRatingLabel)。商用电器产品则不需做此认证。这是澳大利亚特有的一种质量认证系统,澳大利亚市场上销售的白色家电产品,均有能耗测试的标贴,也就是标明该产品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年消耗电量。超过能耗标准的产品不准上市。检测机构为符合能耗标准的电器产品予以评定星级,耗电量越小的产品,星级则越高。星级共设有五级。目前在澳大利亚市场销售的电器产品最好的也就是四星级,大部分产品在二至三星级。顾客以产品的能耗星级作为质量依据之一来选择商品,星级高,则价格高。

澳大利亚质量认证系统的标准非常严格,无论是国内生产或组装的产品,还是进口产品,都按照同一标准检验。同一商品因型号不同也必须要做检验。未能符合检验标准的产品,需要按照要求进行改进,直至合格后才允许进口。某些电器商品已经获得美国(UL)质量认证,或欧洲(CE)质量认证,但同样要经过澳大利亚的质量认证的检验。目前,只有新西兰的产品可以免测试,因两国之间的电器质量标准和能耗检验标准是一样的,具有互免协议。进入澳大利亚家电市场的电器商品,国际著名品牌占有80%的市场份额,为了适应澳大利亚的质量检验标准,这些公司大都在澳当地设立了分销机构和产品组装、包装工厂。当一个新设计的产品,通过了澳质量认证后,厂家就将原部件出口到澳,然后在澳进行组装。目前日本的索尼公司、松下电器公司、富士通公司和韩国的三星公司等在澳均有分 公司。

中国机电产品在澳认证情况

澳大利亚国内没有自己的家电制造企业,冰箱、洗衣机和空调,电视机、录像机和音响等都是依赖进口。2001年澳大利亚黑色家电市场销售额达27亿澳元,白色家电则达42.5亿澳元。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家电产品,如烤面包机、榨果汁机、电饭煲、电熨斗等首先进入澳大利亚市场。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空调、冰箱、电视机、录像机等家电逐步进入澳大利亚市场。2001年,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的电视机、录像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机电产品达14.14亿美元。目前,康佳公司的彩电、美的公司的空调、海尔公司的冰箱等中国企业的电器商品在澳市场有少量销售。

中国电器产品进入澳市场的首要条件是通过澳质量认证。一种型号的电器产品从中国运到澳大利亚境内开始接受检验,如果各项指标均获得一次通过,周期也要2~3个月,如果某些项目未获得通过,需要改进,那么改进后再送到澳大利亚进行检验,则周期就更长了,费用需8000澳元。

目前在上海的一家英国公司(ETLSEMKOShanghaiLTD)的实验室可以按照澳大利亚检测标准进行质量认证,并获得了澳大利亚的认可。已经有中国的电器产品在此检测。海尔公司的实验室也获得了澳大利亚检测机构的认可,该公司产品均在自己的实验室按照澳大利亚检测标准进行质量认证,有时澳大利亚的质量认证机构技术人员会赴海尔公司实验室进行监督。海尔公司目前已经获得澳大利亚质量认证的产品型号达30种。总体上,较长的认证周期和较昂贵的认证费用仍给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带来了相当沉重的负担。

关注澳修改反倾销法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澳大利亚反倾销调查程序

澳大利亚于1975年制定了《关税(反倾销)法》,并于其后进行了多次修改。目前,该法是澳大利亚反倾销调查的主要法律依据。

澳大利亚海关下属的贸易措施司负责反倾销事务,其主要职责是审查反倾销申请和复审申请;决定是否启动反倾销调查并具体实施;将对反倾销调查结果和建议上报给司法和海关部长。澳司法和海关部长是反倾销措施的最终决策者,根据有关报告和建议,决定是否采取反倾销措施。

贸易措施复议官拥有有限的复议权利,可对海关做出的拒绝反倾销调查申请或终止反倾销调查的决定、司法和海关部长做出的实施或不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决定进行复议。在复议中,复议官主要是对海关在反倾销调查中的程序性问题进行复议,如发现存在问题,可要求海关重新进行调查。

根据《关税(反倾销)法》,澳大利亚的反倾销调查程序最长耗时为155天,在世界各国中是较短的。反倾销调查程序可以分为五步:第一步,申请人提交反倾销调查申请。第二步,海关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并于20天内决定是否实施反倾销调查。第三步,海关进行反倾销调查,做出初步裁决,并向司法和海关部长提交是否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建议。第四步,司法和海关部长决定是否采取反倾销措施。第五步,各利益方可向复议官申请进行复议,复议官复议后可向司法和海关部长建议维持原决定,或建议将案件发回海关,重新进行调查。

澳修改反倾销法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自1982年9月澳大利亚对中国向澳出口的三聚磷酸纳进行反倾销调查以来,截至2002年底,澳大利亚对原产自中国的出口产品提起了37起反倾销调查。

以前,澳大利亚在反倾销调查中一直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近年来,澳大利亚对其反倾销法律做出了一些积极调整,视中国为"转型经济国家",中国企业在澳反倾销调查中的处境有所改善,中方对此表示欢迎。但是,澳大利亚反倾销调查机关给予中国企业的待遇仍有别于所谓完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在其他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做 法,对中国出口贸易造成了较大阻碍。

找准IT产品对澳出口切入点

澳大利亚主要商品进口情况

近10年来,澳大利亚各类进口商品大幅度增长,2001年进口值比1991年增长了138%,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26%。澳大利亚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和交通设备,自1994年以来,一直占澳进口总值的46%左右。除此以外,其他主要进口商品还包括原油、精炼油、汽车及零部件、计算机、飞机、通信设备、非货币黄金等。

10年间上述七大类产品进口总额增长了3倍,而同期进口总额只增长了2.3倍。这期间原油进口增长了5倍、药品增长5倍、办公设备增长 3倍、通信设备增长6倍、轿车和货运车辆增长4倍,均大幅度超过进口增长的平均水平。

办公自动设备:这类产品包括个人计算机、存储器、显示器及零部件,进口总额目前已达到80.2亿澳元,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进口项目之一。目前美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办公自动设备供应商、其次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通信设备:从1998年开始,通信设备的进口迅速增长,目前进口额占进口总值的比例已由1991年间的2.2%上升到2001年的5.5%,澳大利亚连接北美、南美以及北亚地区通信网络的开启,是推动通信设备增长的主要原因。主要进口产品包括移动电话、调制解调器、数据网络设备,进口国包括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瑞典、中国等。

路用车辆:日本是澳大利亚主要家用轿车的供应国,但澳大利亚也在寻求市场多元化,日本所占市场份额已经从1991年时期的83%下降到2001年的60%,德国和韩国的轿车进入澳大利亚市场的比例逐年增加。货运车辆方面,日本同样也从1991年的占85%下降到2001年的53%,德国和美国的出口比例大幅度增长。

汽车零件的供应目前仍以日本为主,但比例从1991年的占51%下降到2001年的48%。

10年期间,澳大利亚经济稳步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左右,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经济增长刺激澳大利亚国内需求和进口产品大幅度增加。进入21世纪,澳经济增长仍然势头不减,在未来几年内,进口产品依然会大幅度上升。

从目前澳大利亚对外贸易结构看,澳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国内对这种贸易不平衡的反映并不强烈,主要原因在于澳仍然是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国家,对工业制品进口的需求在所难免,而且随着经济发展,这种需求将越来越旺盛。澳大利亚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只有靠努力扩大出口以减少贸易逆差。

澳大利亚进口增长为欧美以及亚洲的工业制品生产国提供了市场开拓空间,目前日本、美国、英国、韩国等一些国家对澳大利亚市场尤为关注,在上述七大类产品的出口竞争中,各显神通。

中国IT产品对澳出口空间

纵观中国与澳贸易,尽管近年来双边贸易额有大幅度增长,中国对澳出口也不断增加,但出口增长点仍以纺织品、服装、箱包、玩具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而在上述七大类澳主要进口商品的出口方面,作为不大。其实在这七大类产品中,中国对澳出口并非没有竞争力,目前可以以几项产品为切入点,循序渐进。

目前中国的办公设备如计算机、显示器、调制解调器、数据线以及各种零部件完全可以与韩国、马来西亚、印尼的产品一决雌雄,中国的通信设备如网络设备也可以与韩国、日本、瑞典的产品媲美,手机对澳出口也不是没有可能。

总之,只要我们不断加大对澳大利亚市场的开拓力度,中国对澳大利亚市场的出口产品结构就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中澳贸易将会在下个10年发生质和量的巨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