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日本 新闻详情

走进日本

日本市场纵览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使日本与北美洲、亚洲和欧洲各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不断扩大和深化。20 世纪后半叶,多边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繁荣,这一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关贸总协议"(GATT) 和"世界贸易组织"(WTO) 积极推动的结果。然而,自90 年代末以来,世贸组织的谈判陷入停滞状态,其部分原因是有待解决的问题的多样化以及随着世贸组织成员国的不断增加而产生的利益多元化和利益冲突。在全球性的世贸组织协议缺失的情况下,近年来的趋势是部分国家之间通过谈判达成仅在这几国之间适用的"自由贸易协议"(FTA)。截止到2004 年,日本已与新加坡和墨西哥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与亚洲许多国家的"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也正在进行之中。

贸易

二战刚刚结束时,满目疮痍的日本面临着持续的对外贸易逆差和长期的外汇短缺。但是,1952 年,日本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三年后又加入了"关贸总协定"(GATT) 。从50 年代末到60 年代末,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广泛建设国内工业基础设施,日本的出口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一时期,日本贸易形式为加工厂式的垂直模式,即进口原材料然后将这些原材料加工为成品出口。1964 年,日本宣布赞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章程第8 条的规定,即取消所有的外汇管制,这一举措进一步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高速增长。到了60 年代后半期,日本对外贸易开始出现顺差,尽管1973 年和1979 年的石油危机给日本造成了短暂的贸易逆差。80年代,日本贸易迅速完成了自我调整,向水平模式转化,其特征是出口成品的同时也进口成品。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日本的贸易顺差(往来账户余额)持续增长。1985 年以来,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债权国。尽管日本对外贸易始终以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的进口以及成品的出口为基础,然而自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直接对外贸易投资规模的扩大已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包括投资海外生产设施、增加成品进口(尤其是从亚洲进口)的数量等。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东亚国家占全球贸易的份额有了巨大的增长,随着这种增长,日本对东亚各国(尤其是中国)的贸易依赖也在不断增强。

出口

从20 世纪50 年代末开始,日本的出口重点开始由纺织和轻工业产品转向重工业产品。到了70 年代,化学制品和钢铁等工业原材料出口的重要性有所下降,而随着高附加值产品日益受到重视,机械和电子产品的出口迅速攀升。从20 世纪80 年代一直到90 年代早期,计算器、半导体、消费类电子产品、机床、传真机、汽车和其它运输设备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迅猛增长。但到了90 年代中期,出口增长率显着放缓,部分原因是日本公司海外制造企业的建立。贸易摩擦导致日本汽车制造商和其它企业到美国和欧洲投资建厂。此外,面对日元升值,为保持价格方面的竞争力,很多日本公司将技术不太复杂的劳动密集型零部件和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中国及亚洲其它国家。日本制造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极大地刺激了生产资料设备和零部件对中国的出口,加之因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导致的国内需求的全面增长,使中国在2001 年已成为继美国之后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对象国。

进口

战后初期,日本的主要进口产品是用来加工成纺织品的纤维原料。在20 世纪60 年代和70 年代,当贸易重点向重工业转移后,烃类燃料和金属矿砂等成为主要进口产品。70 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导致原油价格急剧上扬,因而到了80 年代,矿物燃料已占进口总量的50%左右。近些年来,矿物燃料占进口产品的比例在15% 至20% 之间波动,石油价格的变动是造成这一情况的部分原因。成品占进口产品总量的比率从70 年代的20%增加到80 年代的50%,又上升到90年代以来的60%,这一比率与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接近。导致成品进口比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80 年代以来,日本公司在海外(主要是在中国和亚洲的其它国家)建立制造企业,并将这些企业制造的产品大量出口到日本。计算器和其它信息技术产品的进口数量不断增长,一些消费类电子产品,如电视机,其进口的型号在日本的销量超出了国内生产的型号。2001 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进口产品来源国。

投资

战后初期,日本企业对海外的经济参与主要集中于商品的出口。20 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对海外的直接投资开始增长。这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贸易摩擦(如北美和欧洲汽车市场的案例)而将生产转移到海外;二是由于日元汇率走高而将生产向海外转移,特别是电气和电子产品的生产商,为寻求高质量、低成本的劳动力纷纷将生产转移到东南亚和中国;三是为了开拓需求增长潜力大的市场(如中国)而将生产设施转移到其它国家。20 世纪80 年代,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大部分流向北美和欧洲。而在90 年代,对亚洲的投资比率开始上升。2000 年以来,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和全球性股票价格下跌从总体上对全球的直接投资产生了一种冷却效应。日本也不例外,2001 年以来,其海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同前些年相比呈显着下降的趋势。尽管同美国相比,日本的企业在成为跨国公司方面的行动有些迟缓,但其全球化的进程却一刻未曾中断。虽然日本企业在海外投资生产的比率在逐年增加,但同美国和德国相比差距依然很大。2002 年日本的海外生产占年度总产量的17%,而美国和德国的同期比率都在30%以上。1998 年以来,海外资本在日本的投资急剧增长。而自2001 年起,海外对日投资一直保持平稳的态势,始终是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半数左右。这种平稳增长的背后可能包含以下的原因:一方面,人们感觉同以往相比,房地产大势走低和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使日本成为相对而言"油水少"的国家;另一方面,日本采取的反调节措施降低了国外资本进军日本的壁垒,尤其在金融等非制造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