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日本 新闻详情

走进日本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到日本

日本具有经济发达、人口多、市场容量大、科技水平高、信息渠道丰富、产业基础设施完备、劳动力素质高、接近亚洲市场等诸多固有比较优势。此外,近年尚有下列促进对日投资的因素: 

l、投资成本低 

近年日本股价、地价均处低位,工资水平也面临下降压力,相对减轻外企的投资成本。日元与美元汇率比90年代中期下降不少。日本中央银行实行低利率政策也有利于外企在日筹措资金。 

2、日本企业实力下降 

在大环境影响下,很多日本企业经营实力下降,感到有与外资联合的需要,对与外企合作的抵触情绪降低。这给外企提供了一个打入日本市场、实行强强联合,获取其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市场资源的良机。主客观因素促成多项大规模并购项目,如日产与雷诺、马自达与福特等。日本企业实力下降还有利于缓和市场竞争,便于外企扬长避短、夺占市场。例如在零售行业有法国家乐福和美国Costco公司于2000年在日开设分店,在通信行业有英国不列颠通信公司和美国AT&T对日本TELECOM的出资等大型项目。此外,日本原有的经营组织体系被打破,终身就职的铁饭碗不复存在,雇用流动性增加,职工对于转职和到外企就职的抵触情绪有所淡化,便于外企获得人才。 

3、日本部分放宽限制 

鉴于外资对促进日本经济复苏的重要作用,日本政府对吸引外资的认识有所提高。早在1994年7月日政府就设立了对日投资会议,首相任主席,经济财政政策主管大臣任副主席,征集国内外各方面对改善投资环境的意见,协助制定促进投资的各项政策。近年来,日本相继出台一系列放宽限制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市场准入。 
当前,日本的市场准入改善主要体现在非制造业领域,如电力、通信、金融、零售行业等。这些举措既为外资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有利于削减各项费用,间接改善日本的投资环境。 

4、存在不少具有商机的行业 

据日本贸易振兴会调查,当前外商对日本最为青睐的行业主要有:住宅、信息通讯、能源、环境、医疗福利、流通、国际交流、人才利用、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行业绝大多数集中在非制造业、高新技术领域,且多为发达国家的强项。 
总之,当前日本投资环境与以前相比已得到部分改善,对外资吸引力有所增强。据日本贸易振兴会2002年调查,外商来日投资目的依次为:日本市场销售据点、商情搜集据点、生产基地、辐射亚洲市场销售据点、研究开发中心等。新加入日本市场的外企业绩一般在开始5年内约有的60%亏损,5年后扭亏为盈者增加。正常经营后的股本获益率(R0E)外国企业(12.1%)约为日本国内法人企业(3.0%)的4倍。外企在日营业额利润率(4.8%)也优于日企(1.9%)。 

5、对中国的启示 

综上所述,当前日本投资环境依然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与过去相比已有相当改善,魅力有所增加,在某些方面为外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应辩证地分析当前日本投资环境,结合企业实际,找到对日"走出去"与中国利益的结合点。 

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国家,市场已经高度成熟,拥有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企业和产业,其中尤其以制造业实力最为雄厚。这是中国企业考虑对日走出去问题的基本前提,必须对在日生存发展的难度有充分的估计。 

同时中国要看到,日本的投资环境正在逐渐改善。在经济不景气、产业"空洞化"的形势下,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吸引外资态度积极。今年3月27日,日本政府对日投资会议决定,今后将热烈欢迎外国对日直接投资,尽全力促进外资进入日本,采取措施把日本培养成对外国企业具有魅力的投资对象,并提出5年后外商对日直接投资余额倍增的目标。该会议表示,今后将在简化行政手续、健全投资环境、改善就业及生活环境、健全中央和地方的引资体制、增强信息服务等5大领域共74个具体项目上出台新的促进政策。各地方政府有关负责人也在不同场合对中国馆人员表达了欢迎中国企业到当地投资的愿望。中国应密切注意这些动向,寻找有利时机,争取有所作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少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经贸部门以及少量民营企业、在华外资企业到日本设立分支机构,业务涉及贸易、咨询、金融、保险、运输、劳务、零售等众多行业,可以说对日"走出去"已有一定基础,但规模还比较小,合作层次也有待升级。 

对于有实力、有魄力、有信心在日本市场有一番作为的中国企业来说,日本当前投资环境值得认真研究,权衡利弊,找到与自身优势和需求的契合点。其关键是找准自身定位,发掘日本可为我所用之处。在当前不少日本企业不看好本国投资环境,相继走向海外投资设厂的形势下,中国应辩证地认清日本投资环境的特点和优势。既不能单纯照搬开发资源、设厂生产等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积累的经验,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对日投资毫无商机。结合外国经验和中国实际情况考虑,中国企业对日"走出去"的主要着眼点应放在引进人才和技术,获取市场和品牌。例如相机通过合资、独资乃至企业并购等多种形式,获取日本人才为我搞研究开发、产品设计,或建立在日销售公司为我产品确保稳定市场等,均可能有所作为。如能抓住时机、扬长避短、善加利用,将积累中国对发达国家"走出去"的宝贵经验,对增强企业实力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科技水平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