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日本 新闻详情

走进日本

中日贸易依赖关系之新变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日本经济停滞的背景下,中日贸易的相互依赖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是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提高和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下降。2004 年 5 月份以后,日本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被扩大了的欧盟所取代,中国在日本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了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

一、日本对华信赖度提高

中日之间早在恢复邦交之前,就以"民间协定贸易"(上世 纪 50 年代) 和"友好贸易"、"备忘录贸易"(上世纪 60 年代) 等形式保持着贸易往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扩大,中日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在 1990 年至 2003 年期间,日本的对外贸易总额仅增长 63%,由 5217 亿美元增至 8514 亿美元,而同期对华贸易则增长了 63 倍,即由 182 亿美元增至 1324 亿美元。从对华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来看,从 1990 年 35% 扩大到 2003 年的 15.6%,2004 年上半年达 16.1%,其中在日本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从 2.1% 扩大到 12.2%,2004 年上半年达 12.8%,在日本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从 5.1% 扩大到了 19.7%,2004 年上半年达 20.2%。

对华出口急剧扩大对日本经济增长的作用,直接反映在日本经济的对华依赖度的变化上。日本对华贸易出口的增长幅度 (增长 8.3 倍) 大大高于进口的增长幅度 (增长 5.2 倍)。1990 年中国作为日本的出口市场仅居第 12 位,2001 年起则升至仅次于美国的第 2 位。日本的对华贸易 2004 年 2 月份出现了 10 年以来的首次顺差 (日方从 2002 年起转为顺差,2003 年的顺差幅度为 147 亿美元)。2002 年和 2003 年在日本出口增加部分中,对华出口增加额所占比重分别达 39% 和 68%,如果将通过香港对中国大陆出口部分计算在内,其比重则更高。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 (JETRO) 计算,日本经济的对华依赖度由 1990 年的 0.2% 提高到了 2003 年的 1.5%。目前日本经济的对华依赖度虽然低于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国家,但在发达国家中却是首屈一指的。数年以前在日本盛行的"中国威胁论"现在被"中国特需论"和"利用中国论"所取代,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日本对华出口急剧增加促进了日本经济复苏这一不容怀疑的事实。

作为日本的进口来源地,中国从 2002 年起即超过美国而成为日本最大的供应地。战后日本对外贸易国别 (地区别) 构成的最大特点,就是在进出口两方面都严重依赖美国。随着中日贸易的迅速增加,日本对外贸易的上述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如 1990 年日本的对华贸易总额仅相当对美贸易总额的 13%,2004 年上半年前者己相当于后者的 85%,如果将香港包括在内,日本的对华贸易总额 967 亿美元超过其对美贸易总额 927 亿美元。预计 2004 年的中日贸易总额将超过 1500 亿美元,上半年的贸易总额已突破 780 亿美元。从这种势头来看,在未来 3 年以内,即使不把香港计算在内,中日贸易总额亦将超过日美贸易总额,从而使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二、中国对日依赖度下降

早在改革开放前夕的 1978 年,日本即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和仅次于香港的第 2 大出口市场,其在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达 23.4%、17.6% 和 28.5%。改革开放以后,中日贸易虽然有很大发展,但是其增长速度却低于中国对外贸易总体的增长速度。在 1980 年至 2003 年期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增长了 21 倍 (其中出口增长 23 倍、进口增长 19 倍),而中日贸易总额却只增长了 14 倍。对日贸易在中国对外总额中所占比重由 1980 年的 22.4% 降至 2003 年的 15.7%,其中对日出口从 20.9% 降至 13.6%、自日进口从 23.8% 降至 18.0%。

1993年以后日本虽然连续11年保持了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但是其与美国、欧盟的差距明显缩小。特别是作为中国的出口市场,日本由仅次于香港的第 2 位降至次于美国、香港和欧盟的第 4 位。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取代日本所占份额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当属美国和亚洲四小龙 (特别是韩国和中国台湾省)。

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上个世纪 80 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中美建交,中美贸易迅速发展。从中美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来看,1978 年仅为 4.8%,相当于中日贸易总额的 1/5,但到 2003 年则扩大到 14.8%,其与中日贸易相比只有 1 个百分点之差。其中中国对美出口在中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则由 2.8%(相当于对日出口的 1/6) 升至 21.1%(相当于对日出口的 1.5 倍)。如果将香港的对美出口包括在内,美国实际上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起就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韩国和中国台湾省对大陆出口规模超过日本。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大陆与韩国和中国台湾省仅有少量的间接贸易,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后,韩国和中国台湾省对中国大陆贸易迅速增长。1990 年中韩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只占 1.7%,2003 年扩大到了 7.4%,2004 年上半年达 7.9%。同期对台贸易的比重亦由 2.2% 扩大到 6.9%,2004 年上半年达 7.0%。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期,韩国和中国台湾省与中国大陆的贸易总额合计仅相当于日本对华贸易总额的 1 月,但到 2003 年则可与日本相匹敌,其中对华出口规模甚至超过日本。

上述趋势明显反映在中日经济的相互依存度的变化上。1990 年中国经济的对日依赖度为日本经济的对华依赖度的 3 倍 (1%),2002 年则降至为日本经济的对华依赖度的 1/3(0.3%)。目前,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国家的经济依然保持较高的对日依赖度,但中国经济的对日依赖度已与发达国家经济的对日依赖度相差无几了。

三、贸易依赖关系变化之源

"经热政冷"的不正常局面。观察中日贸易关系,可以发现不少有利的因素,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障碍,其中之一便是中日关系的"经热政冷"的不正常局面。近年包括贸易和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在内的中日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但是由于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两国的政治外交关系摩擦不断。为此,中国人的对日感情明显恶化。尽管中国政府和主流媒体一再强调进一步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但是民间的"反日情绪"在短期内恐怕难以消除。2003 年夏天出现的"反对引进日本新干线技术网上签名运动"、2003 年 10 月在西安因日本留学生表演低俗节目引起的"反日游行"、以及 2003 年 11 月发生的"丰田汽车广告风波"都表明,中日之间的"经热政冷"局面有可能对中日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产生某种消极影响。

日本对华日元贷款的急剧减少。日本政府自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对中国提供日元贷款,中国一度曾成为日元贷款的最大接受国。迄今的日元贷款主要用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日本对华的机器设备出口。但是近年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日本的财政困难、以及自民党内对华强硬派抬头,日本的对华日元贷款额持续减少,2003 年度降至 2000 年度的一半以下,甚至低于同年度中方的预期偿还额。日本长期以来保持着作为中国最大供应者的地位,但是其优势也不断受到其他发达国家的挑战。对于日本来说,对华日元贷款曾是其战胜竞争对手的有力手段之一。从这一角度来看,对华日元贷款的急剧减少可能会影响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与欧盟的竞争。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变化。迄今促进中日贸易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日本制造业的对华投资。中国加入 WTO 以后,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动机正在由把中国视为"加工基地"转向把中国视为"销售市场",同时其行业构成也由制造业向服务业扩大。日本主要制造业企业把中国视为"市场"的比率 (包括把中国视为"生产据点兼市场"的企业) 在 5 年后将比把中国视为"生产据点"(包括把中国视为"生产据点兼市场"的企业) 的比率高出 17 个百分点。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03 年度 (2003 年 4 月至 2004 年 3 月) 日本的非制造业的对华投资以商业和金融保险业为中心比上年度增加了 1.4 倍,其在日本对华投资总额中比重亦由上年度的不足 14% 升至近 20%。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动机和行业构成的上述变化亦减低其促进中日贸易的效果。

四、中日贸易发展动力之再生

中日贸易的相互依赖关系的变化反映了中日经济地位的变化,而日本在中国进口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则与围绕中国市场竞争的激化有关,日本能否在这场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发挥其"优势"和克服某些障碍。实际上,与美国、欧盟及韩国相比,日本在许多方面依然保持着明显"优势",其中包括: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制造业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日本在产业结构方面与中国有明显的互补关系;日本与中国的经济交流历史悠久,从地理距离上看贸易结合度高等。

过去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上之所以取得许多成功亦主要在于发挥了上述"优势",目前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开拓中国市场,据日本经济产业省调查,在日本制造业的主要企业中约有 70%(5 年后为 90% 以上) 把中国视为"市场"或"生产据点兼市场",近 90% 的企业计划扩大中国业务 (计划"大幅度扩大"的企业占 1/4 以上),日本企业的这种姿态是中日经济贸易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

当然,在日本企业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日本除了企业的努力以外,还需要政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商务环境,包括克服中日关系中的"经热政冷"的不正常局面、增进中日间的相互信赖、推进中日间或中日韩 + 东盟间缔结 FTA 的谈判等等。其中推进中日间或中日韩 + 东盟间缔结 FTA 的谈判,不但有助于增加日本经济的活力、密切中日经济关系和促进中日非经济关系的改善,而且在促进东亚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